党员队伍持续扩大,党员政治素养不断提升
严格落实“十六字”方针,压实党员发展工作责任,坚持政治标准,严把党员“入口关”,制定了《新疆理工学院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(试行)》,进一步规范了党员发展工作,开展入党积极分子、发展对象培训4期,培训2169人,发展党员655名,较上年增长31%,党员队伍不断扩大,党员结构更趋优化。不断推进“四个合格”党员队伍建设,年内评选学习标兵、工作标兵32名,设立党员先锋岗、责任区100余个,表彰校级“两优一先”对象60个,阿克苏地委、地委教育工委表彰“两优一先”对象5个,营造了良好的争先创优、比学赶超氛围。
创新开展党务培训,激发党务干部干事热情
研究制定《新疆理工学院党务工作者“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”活动实施方案》,创新开展党务干部“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”活动,以线上、线下培训,跟班实训等创新方式提升了党务干部履职能力。通过邀请党务专家讲党建,组织党(总)支部书记结合实际讲党务实践等形式,加强了对《中国共产党章程》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(试行)》《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等党纪条规的学习,举办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8期,培训党务干部1000余人次,进一步提升了党务干部履职能力。
“配班子”“树典范”,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
牢牢聚焦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,深入推进“五个好”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,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、学校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,教师党支部“双带头人”书记选配实现全覆盖,院(部)专职组织员配备率达100%,培育全国“样板支部”1个,评选“五个好”党支部22个,推荐自治区、阿克苏地区“五个好”党支部示范点8个。
寻根铸魂井冈山,学思践悟强信念
7月13日至19日,选派47名中层干部赴井冈山大学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。培训学习期间,学员认真聆听了《新时代地方高校构建高质量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实践》《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》《深刻领会“两个确立”,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》等专题课程,参观了茅坪八角楼、龙江书院、茨坪革命旧址、大井毛泽东和朱德旧居、小井红军医院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,在小井红军烈士墓深切缅怀革命先烈,深刻学习感悟了革命先辈井冈山精神;开展了铁纪教育、抢救伤员、自做红军粮、重走朱毛挑粮小道等体验教学,追寻当年红色印记。参训学员纷纷表示要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、实事求是闯新路、艰苦奋斗攻难关、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,结合学校工作实际,从深度和广度上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解放思想,改进作风,真抓实干,努力工作,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聚焦“两个提升”,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
围绕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、提升干部管理科学化水平,在干部培养培训、选拔使用、日常管理等方面同时发力,实现了干部队伍建设“新面貌”。组织开展了二十大精神学习培训班和科以上干部公文写作培训班,外派3名干部跟班学习。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,调整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74人次,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43.2%,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9%。研究制定了《关于贯彻落实<自治区各级党委(党组)运用“第一种形态”实施办法>的通知》《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工作方案》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其配偶、子女及配偶禁业范围的规定》等,不断强化干部监督管理,运用“第一种形态”处置52人次。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,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。
创新聚才方式,人才“质”“量”新突破
大力实施“人才兴校”战略,春季招聘借助阿克苏地委组织部引进内招生的招聘平台,争取了内地省市组织部、教育厅的支持,入校开展现场招聘,引进了138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紧缺人才;秋季招聘首次将招聘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部门考评体系,充分发挥线上“云招聘”优势,“足不出户”招聘了187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紧缺人才,任务完成率达121%;修订完善《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)》,引进高层次人才36名(其中博士17名)。2022年引才工作是自建校以来引进规模最大、任务完成率最高、人才质量最好的一次,为学校迎接本科合格评估奠定了师资基础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。
统筹教师发展,完善培养体系
多措并举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,以大项目攻关为牵引,以大平台建设为支撑,以大团队孵育为核心,鼓励协同攻关、聚焦关键技术,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。克服疫情封控不利影响,通过线上+线下培训模式,组织253名新教师参加培训,开展了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,在全体教职工中取得良好反响;探索实施“导师制培养”模式,制定《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》,首次为177名青年教师配备导师,并在第38个教师节隆重举行师徒结对仪式;打造教师培训品牌项目,利用援疆资源,签订“一校一院”合作协议,将教师培训、跟班学习纳入其中,首次选派40名青年教师赴浙江开展教学科研培训,开创教师培养培训新突破。
强化师德教育及考核,抓好师德师风建设
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,宣传贯彻和落实教师职业道德十项准则,激励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,实现教师理论学习全覆盖。组织开展“坚定理想信念 潜心教书育人”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专题网络培训教育活动,677名教师顺利取得合格证书;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4次,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台账,有序组织师德师风考核,建立完善师德师风档案。加强教师师德师风监督,建立师德师风重大问题报告、师德师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。选树宣传教书育人典范,评选“师德师风”先进个人10人,引领广大教师提高师德修养、践行育人使命,做新时代的“四有”好教师。
完善人才评价机制,职称评审改革效果显著
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,发挥职称评审导向引领和激励作用,修订完善《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》,制定职称评审相关配套办法4个,严格落实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,坚持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的原则,253人通过职称评审(其中40人获得高级职称)。落实自主评审政策,落实分类评价,落实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评审“三单”政策,建立了以品德、能力和业绩导向的评价机制,着力克服“五唯”,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。
坚持分类考核,健全人才评价体系
研究制定了《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》《教职工岗位聘期考核办法》,建立了以平时考核为基础、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,优化人才评价标准、改进人才评价方式,坚持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的考评方向,推行岗位分类管理,着力解决评价标准“一刀切”的问题,分类建立体现不同岗位、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,加强校院两级管理,发挥院(部)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,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,突出重实干、重实绩导向,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,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“能者上、平者让、庸者下”的良好氛围。
撰稿:组织部(人事处)
审核:祖 蓓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